a
Home2023 (Page 2)
  • 136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127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候選人   之前的文章「不同類型的介入性研究介紹」中有提到,準實驗設計與前實驗設計的決定性區別在於前者控制組

  • 153人瀏覽
  • 文/洪樂亞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碩士生 在運動場域上,當面對很在意的挑戰情境,但又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你可能會感到挑戰,或者是威脅 (Moore et al.,

  • 90人瀏覽
  • 文/謝知辰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碩士生   先前,我們已經有多篇文章包含『動出最佳學習狀態』介紹單次性運動及『訓練多一步,大腦更進步!』、『強身又動腦,效果更加好』等討論長期運動對兒童和青少年等執行功能的正面影響。執行功能是個人認知、自我控制和目標導向行為等發展的重要指標。1而過去文章除了提到運動對其好處以外,更說明了在運動中加入認知參與對於執行功能發展的重要性,因為認知參與需具備完成複雜任務所需的注意力資源分配和認知控制2,並且兩者結合可對於執行功能發展的重要腦區前額葉產生更大的刺激和活化。 認知參與具有多樣性,為了同時促進兒童的社會情感發展與身體活動,過去研究和文章的認知參與運動多使用團體遊戲及體育課程的方式進行,不過這種方式容易受到人數以及地域的限制。近年,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運動遊戲 (exergaming) 便成了合適的選擇,透過影像的視覺刺激可以提升運動的動機和樂趣,並且在完成任務後提升難度,以維持身體活動強度和大腦的專注程度。3 Sofia

  • 394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442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候選人   我們在計畫一個新的實驗時,研究設計的架構經常是左右參考、前後呼應,沿用自己團隊曾經被學術期刊接受過的方法或是致敬其他的已發表的研究,但未必了解為何要採取某個設計方法來進行實驗。像是我雖然在自己第一個主導的研究中,就有規劃介入前要先進行前測,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並不知道該怎麼清楚地解釋為什麼除了介入後,介入前最好也要進行依變項的測量,直到我讀了Noise:

  • 94人瀏覽
  • 文:朱瓊苓/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候選人 你是否觀察到身邊是否有看似離我們很遠卻獨自閃耀的星星兒呢?從「來自星星的你~一起運動吧!」文章中我們知道自閉症光譜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一種神經發展障礙,通常會表現出社交互動與溝通障礙、侷限的興趣及固著性的重複行為模式(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80人瀏覽
  •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 914人瀏覽
  • 作者: 林庭佑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候選人   上一回簡單地介紹完不同的研究分類後

  • 249人瀏覽
  • 文/余建霖   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博士生 上回介紹了「成就目標」的四種分類 ,當一個人目標設定能力越高,除了有較好的運動表現外更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Burton, 1989),皆是運動員需要的心理素質,目標設定便是培養它們的第一步。且在四種分類中,在競技運動領域經常以精熟趨近 (mastery-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