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ome科普專區補腦寶典人要美 大腦也要「鎂」

人要美 大腦也要「鎂」

文:李雅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碩士

世間萬物皆存在一種巧妙的平衡,例如白天與黑夜、正極與負極,它們彼此在平衡之間協調運作,猶如易經所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進而生生不息。中醫所強調人體內的陰陽調和,也是同樣道理,身體依靠多種的營養素來維持運作,靠著均衡飲食來達到人體健康的平衡。

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與水,前三項提供人體的熱量來源與維持生理機能,也就是扮演燃料與原料的角色,它們又可稱為巨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礦物質與維生素屬於非熱量型營養素,扮演著促進、協調與平衡的角色,又可稱為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ents),雖然人體對它的需要量很少,但它們對健康卻極為重要,如長期缺乏某種微量營養素,就會引發代謝紊亂與相關併發症。

礦物質是人體所需的少量無機營養素且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要從飲食中攝取。礦物質可細分為巨量礦物質(Major mineral)微量礦物質(Trace Mineral),巨量礦物質是我們每日需要攝取量在100毫克以上(包含鈉、鉀、氯、鈣、磷、鎂、硫),而每日需求量小於100毫克則為微量礦物質(包含鋅、銅、鐵、錳、碘、硒、鉻、氟、鉬)1。前篇文章(請參 – 大腦所需元素 藏在南瓜裡的鋅)探討了南瓜中所含的鋅對大腦的影響,在接下來幾篇文章裡,將陸續介紹還有哪些微量營養素是大腦所需且有益的。

鎂(Magnesium)為一種銀白色金屬,廣泛存在土壤與海水中,是人體細胞內僅次於鉀含量第二的陽離子(Mg2+)。它是酵素活性的重要關鍵輔因子(Cofactor),參與了體內超過三百多種的生化反應,包括醣類與蛋白質合成、能量ATP的合成與儲存、調解免疫功能與新陳代謝、幫助肌肉收縮與骨骼健康、維持神經傳送訊息、穩定心律、血糖與血壓等功能。由此可知,鎂在人體內所產生的生化和生理反應裡扮演多種關鍵角色,故擁有「細胞活動的守門人」之美譽。雖然瞭解鎂對身體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的鎂,不僅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甚至也影響了我們的大腦。

一般成人體內含有約25克鎂,其中約有60%存在骨骼,25%在肌肉,1%在血液中,其餘則存在身體各軟體組織內2。評估營養狀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測量血清鎂濃度,正常值在0.7-1.0 mmol/L範圍內,當濃度低於0.7 mmol/L時,臨床定義上就會被認為是低鎂血症,而慢性潛在的鎂缺乏症可能會在低於0.85 mmol/L 時開始發展,並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研究發現,在接受壓力篩檢的受試者中,近一半(約44%)患有慢性潛在的鎂缺乏症,所以低血清鎂在有壓力的人中很常見,甚至會增加對壓力的敏感性3。長期處於壓力下會增加鎂的流失,從而導致缺乏;反之,鎂缺乏會提高身體對壓力的敏感性,所以造成鎂和壓力彼此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結果會導致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和焦慮等症狀4。一項針對2,466名60歲及以上受測者的研究發現,與鎂含量較低的人相比,含量較高的人在注意力和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測試中表現更好,並且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相對較低5。研究更發現鎂與中風呈現負相關,每日增加攝取鎂100毫克,罹患中風的機率可下降20%6

如果身體缺鎂,許多生化反應則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缺鎂的症狀和承受壓力時的狀況非常相似,最常見的是疲勞、頭痛、易抽筋、記憶力下降和輕度焦慮等等。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3歲孩童每日攝取鎂80毫克,4-6歲每日攝取120毫克,7-9歲每日攝取170毫克,10-12歲每日攝取230毫克,而成年女性每日可攝取310-320毫克,男性則為360-380毫克,至於孕婦可再多攝取達每日345-355毫克7

國民營養調查各年齡層對鎂之平均攝取量,發現年齡從國中開始,每日鎂的攝取量都未達建議水準,以高中女生攝取為最少,只達建議攝取量的66%,而成年男性攝取量最高,但僅達86%2。鎂存在很多天然食物中,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數據8,整理如下表,可發現在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南瓜籽其實不只含鋅,亦含有豐富的鎂。

我們可以每天在飲食上做些變化,攝取多樣化的飲食,不只可補足每日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更可讓我們活的健康、美麗又有活力。別忘了,人要美,我們的大腦也要鎂喔!

前篇文章(大腦所需元素 藏在南瓜裡的鋅)介紹了大腦不可缺的元素「鋅」,本篇則介紹了「鎂」,後續還會針對大腦所需的其它元素做系列介紹,也敬請持續關注並與持續收看文章喔 !

 

附註:

輔因子(Cofactor)能促進酵素及反應物進入活化狀態,是蛋白質生物活性所需的非蛋白質化合物,許多酵素需要輔因子才能正常工作,所以輔因子就像是幫助酵素發揮作用的輔助分子。常見的輔因子為金屬離子,也就是微量元素,包括鋅、鎂、鐵、銅、鈷、鉬等元素。

 

Reference :

  1. 蕭寧馨(譯)(民108)。機能營養學前瞻(原作者:Bredbenner,C.B.,Moe,G.,Beshgetoor,D.,Berning,J.,& Kelley,D.)。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
  2. 蕭寧馨(民107)。食品營養概論。台北市:時新。
  3. Pickering,G.,Mazur,A.,Trousselard,M.,Bienkowski,P.,Yaltsewa,N.,Amessou,M.,…Pouteau,E.(2020).Magnesium Status and Stress: The Vicious Circle Concept Revisited.Nutrients.12.3672.
  4. Katz,M.J.,Derby,C.A.,Wang,C.,Sliwinski,M.J.,Ezzati,A.,Zimmerman,M.E.,…Lipton,R.B.(2016).Influence of perceived stress on incident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sults from the Einstein Aging Study.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30(2):93-98.
  5. Peeri,N.C.,Egan,K.M.,Chai,W.,Tao,M.H.(2021).Association of magnesium intake and vitamin D status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an analysis of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11 to 201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60,465-472.
  6. Sluijs,I.,Czernichow,S.,Beulens,J.W.J.,Boer,J.M.A.,Schouw,Y.T.,Verschuren,W.M.M.,Grobbee,D.E.(2014).Intakes of Potassium, Magnesium, and Calcium and Risk of Stroke.Stroke.45:1148-1150.
  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頁,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民111年4月22日)。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4&pid=725
  8.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頁,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21版。取自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402人瀏覽
Share With: